苏武慢 送李载章归分宜

桂殿秋香,杏园春色,不负洛阳才子。
通籍金闺,联班粉署,日近紫闱丹扆。
走马长安,鸣珂故国,游遍楚山吴水。
恨不见,耸壑昂霄,逢人处曾相许。
天借与,东海双凫,南州一骑,桃李河阳百里。
抚字心勤,催科政拙,算今古人能几。
好事多磨,彩云易散,花发又遭风雨。
是谁人,又唱铙歌,惊枳棘鸾凰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武慢·送李载章归分宜》是明代文人张宁的一首作品。张宁,字子翼,号南溪,他生活在明朝,以文学成就而著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张宁的这首诗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受到赞誉,还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而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参考。

诗歌的内容涵盖了对友人李载章的深切祝福与期望。通过描绘洛阳才子的风采、通籍金闺的荣耀以及游历四方的经历,诗人传达了对李载章未来道路的美好祝愿。诗中的“桂殿秋香,杏园春色”等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美好未来的期盼。

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张宁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面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与哀叹。这种情感上的起伏跌宕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深度与厚重。

通过对长安、吴水、楚山等地理元素的描写,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空间。这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历史的敏感度和对时代的深刻理解。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苏武慢·送李载章归分宜》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其结构严谨、韵律工整,展示了张宁扎实的文学功底。此外,通过对仗工整、意象丰富的运用,使得诗歌在形式上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艺术和谐。

张宁的《苏武慢·送李载章归分宜》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深情厚谊的表达,也是明代文学艺术的一次成功实践。它通过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意境以及精湛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多维的艺术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