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仲昭万竹图为师知县题

昆山老叟仙中人,清和洒落无纤尘。
平生富贵不足道,笔挽造化回阳春。
坡真可妙真堪惜,老息森严露形迹。
鸥波亭外寂无人,九龙山气凌秋碧。
山气凌秋势薄天,凝云挟雾快腾骞。
巉岩峭壁几千仞,此老直欲穷其巅。
金闺琐闼瀛洲路,宣德年来夸独步。
名高价重不复疑,世间托笔应无数。
枝干依稀丛叶同,天机妙解却难工。
就中一片飞白石,烂然琢玉寒玲珑。
蹇予最好潇湘景,见画令人发深省。
曲处疑闻爽籁生,深中似觉阴风冷。
深曲低昂路郁纡,幽情欲尽似还馀。
三湘逐客归来未,二女游魂今在无。
从来能事不受迫,醉里兰亭难再得。
使君此幅自何来,万金宝剑连城璧。
半窗疏影对愁眠,斑管春寒诗思牵。
玉蝉吟吸鹧鸪雨,文绡细簇玻璃烟。
却思京国频相见,自谓相求当不厌。
岂料公归绿野堂,至今误我鹅溪绢。
江南菉竹漫成林,山县鸣琴白昼阴。
他日使君江北去,披图应忆岁寒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仲昭万竹图》是清末民初画家张大千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描绘了大量茂密的竹子,以表现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师知县题》则是附在作品后面的跋文。该跋文由当时的教师、学者及官员撰写,并且包含了对夏仲昭万竹图的艺术评价以及对其主题的理解与阐释。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画家的创作意图及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总的来说,《夏仲昭万竹图为师知县题》不仅是一幅精美的绘画作品,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史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之一。它展示了张大千在画作中的创新精神以及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解与表达。同时,跋文为这幅画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请注意:以上信息是基于一般知识的总结,并未涉及具体的绘画细节或历史背景分析。如果需要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