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刘缓斋

横涕强吞声,愁怀百倍生。
一家摧柱石,七县失耆英。
零落春秋笔,虚微月旦评。
惟应天上月,清澈似君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刘缓斋》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明代的张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基本信息
  • 作者介绍:张宁,字靖,浙江海盐人,明代文学家。
  • 创作背景:《哭刘缓斋》的创作时间不详,但诗中表达了对刘缓斋遭遇的哀悼之情。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横涕强吞声,愁怀百倍生。
    一家摧柱石,七县失耆英。
    零落春秋笔,虚微月旦评。
    惟应天上月,清澈似君情。
  • 翻译
    虽然强忍着泪水,却因忧愁而心如刀割。家中支柱被摧毁,整个县城失去了有才能的人。岁月蹉跎,如同秋天的落叶一样凋零,名声虽微小,但公正评价却如同明亮的月光。只有那皎洁的月亮,能够像他一样清澈、明亮。
  1. 主题与内容分析
  • 情感表达: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刘缓斋遭遇的哀痛和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失去英才的惋惜。
  • 社会影响:通过这首诗,张宁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张宁的《哭刘缓斋》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它还承载了深厚的情感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明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