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赋得暮雨送李胄

微雨沧波路,孤舟薄暮时。
雁迷归浦早,云湿度江迟。
白日青山暝,芳洲碧草滋。
纷纷到华发,相看总成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韦应物,字安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官员。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而著称。《赋得暮雨送李胄》正是这样一首展现韦应物诗歌艺术特色的佳作。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深入的解析:

  1. 诗歌原文
    楚江秋,暮雨飞花,斜阳照楚人。
    建业城,暮钟声远,江上孤帆影。
    浦树含滋露,海门不见,离愁如水深。
    楚江秋夜长,暮雨连天,孤帆远影碧空尽。
  2. 诗歌主题和内容分析
  • 咏景写情:《赋得暮雨送李胄》通过描绘楚江暮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首联“楚江秋,暮雨飞花,斜阳照楚人”不仅勾勒出一幅江南秋日的画面,还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次联“建业城,暮钟声远,江上孤帆影”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遥远而孤寂的氛围,增强了诗中的离愁别绪。末联“浦树含滋露,海门不见,离愁如水深”则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无奈。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包括比喻、借景抒情等。例如,“浦树含滋露”一句中“含滋”即含有泪水之意,既形容了浦树上沾满露珠的情景,又隐喻了诗人自己的悲伤和哀愁。此外,诗中的“暮雨”、“斜阳”、“孤帆”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能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之中。
  1. 文学价值和影响
  • 艺术成就: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韦应物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在《赋得暮雨送李胄》中,他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语言优美,意境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后世评价:历代以来,《赋得暮雨送李胄》被广泛传颂和赞赏。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离别以及自然美景的独特理解与感悟。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一首典型的唐代五言律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还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