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上逢张漕尉

济水绕船流,萧然独树秋。
暮云停楚骑,明月出吴钩。
主计张苍棹,沉酣李白楼。
不堪思往事,零落半同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济上逢张漕尉》是一首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元凯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济水岸边偶遇张漕尉的情景,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彼此间的感慨与思念。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作者:

  1. 诗歌原文
    济水绕船流,萧然独树秋。
    暮云停楚骑,明月出吴钩。
    主计张苍棹,沉酣李白楼。
    不堪思往事,零落半同游。

  2. 诗人介绍

  • 张元凯,字左虞,明代苏州人。他年轻时学习《毛诗》,曾因世职任苏州卫指挥,负责督运漕粮北上。然而,他的功劳并未得到应有的承认和晋升,最终选择归隐。
  1. 作品鉴赏
  • 情景交融之美: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感受。“济水绕船流”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诗人心境的流转;“萧然独树秋”则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情绪,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
  • 意境深远: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些许忧伤的画面,通过对黄昏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创作背景
    张元凯的生平经历了从军旅到隐居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在官场上的不顺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有关。通过对“济上逢张漕尉”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社会中的位置以及他对友情、理想和现实冲突的内心体验。

  2. 文化价值

  • 《济上逢张漕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诗歌风格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本。它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济上逢张漕尉》不仅展示了张元凯深邃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和文人的心态变化。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丰富的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