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赏莲

湖上峰稠乱晚晴,每逢佳处问山名。
偶因寺好频停舫,贪为波澄不记觥。
斜抱连环千嶂合,平分双镜六桥横。
更堪岁晏芙蓉冷,水国西风日夜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上赏莲》是明朝著名作家张虚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与审美情趣。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此作品:

  1. 作者简介
  • 张虚庵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
  • 《湖上赏莲》全文如下:
    湖上峰稠乱晚晴,每逢佳处问山名。
    偶因寺好频停舫,贪为波澄不记觥。
    斜抱连环千嶂合,平分双镜六桥横。
    更堪岁晏芙蓉冷,水国西风日夜清。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张虚庵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湖上的风景,如“湖上峰稠乱晚晴”,勾勒出了一幅晚霞映照的湖景图。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湖上风景的描绘,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优美,用词考究,特别是“斜抱连环千嶂合,平分双镜六桥横”等句子,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一次游湖赏莲的经历中,被美丽的湖光山色所打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诗歌。
  1. 文学影响
  • 《湖上赏莲》作为张虚庵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明朝文学的重要资料。
  1. 文化寓意
  • 在中华文化中,莲花常常被视为纯洁高雅的象征,而《湖上赏莲》中的“芙蓉冷”等意象,更是赋予了莲花以坚韧不屈的品质。

《湖上赏莲》作为张虚庵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精湛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朝时期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对于喜欢古代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和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