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称楚璧,姜相擅南金。
文物动千古,风流越在今。
洞犀箭砺镞,习羽鹰低林。
莫遣流光迈,负君头上簪。
太平学舍八首 其三
介绍
《太平学舍八首·其三》是明朝诗人张岳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意境与韵味:
诗词原文:
陈良称楚璧,姜相擅南金。
文物动千古,风流越在今。
洞犀箭砺镞,习羽鹰低林。
莫遣流光迈,负君头上簪。诗词解释:此诗通过赞美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和他们的才华成就,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对当前文化成就的肯定。其中“陈良称楚璧,姜相擅南金”指的是古代楚国和齐国的文化成就,强调历史的辉煌和文化遗产的价值;“文物动千古,风流越在今”则表达了文化的传承和影响,无论时间如何变迁,文化的魅力始终不减;“洞犀箭砺镞,习羽鹰低林”形容技艺高超,如同神箭手和猎人一般;而最后两句,“莫遣流光迈,负君头上簪”,则是劝诫后人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光阴,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明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作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诗人张岳通过此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个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艺术特色:张岳的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在《太平学舍八首·其三》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通过对楚璧、南金等珍贵文化遗产的赞美,诗人展示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对箭矢、猎鹰等意象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技艺和力量的崇拜。这种艺术处理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历史意义:《太平学舍八首·其三》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它是明朝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明代的文化氛围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对研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太平学舍八首·其三》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也是一部展示作者张岳文学才华和历史视野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美好事物和崇高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