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滦江公十首 其七

公归止信宿,予饯苦淹后。
耿耿徒忧伤,役役定谁咎。
忆昔承明直,相企亦已厚。
公念薄绮纨,予质等蒲柳。
虽能慎初服,终恐易衰朽。
乐游观五陵,气候稍非旧。
叹息君子陈,宵兴望南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康海的《赠滦江公十首·其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友情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作不仅是康海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同时也承载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下面将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1. 诗人生平
  • 作者简介:康海(1470—1560),字子伯,号长蘅,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画家和戏曲家,世称“南康”。他的作品以诗词最为著名,尤其擅长五言诗,风格清新淡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文学成就:康海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其中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哲思。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体验。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公归止信宿,予饯苦淹后。
    耿耿徒忧伤,役役定谁咎。
    忆昔承明直,相企亦已厚。
    公念薄绮纨,予质等蒲柳。
    虽能慎初服,终恐易衰朽。
    乐游观五陵,气候稍非旧。
  1. 诗词鉴赏
  • 艺术特色:《赠滦江公十首·其七》在艺术上表现了康海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与不舍,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 情感表达:此诗体现了康海对友人深厚情谊的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关心与忧虑,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反思,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

《赠滦江公十首·其七》不仅展示了康海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成就和创作风格,更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世界。这首作品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对于理解康海本人及其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