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纪朝廷士,岿然鹤发疏。
望尊周太保,职重汉尚书。
捧日心常在,包荒量有馀。
门墙仪范远,空自望悬车。
挽胡忠安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胡忠安公》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商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通过描绘胡忠安公生前的辉煌与身后的哀伤,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一生的高度评价。下面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作者背景: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明代政治人物,曾任兵部尚书等职,以宽厚有容、刚毅果断著称于世。他在反对南迁、主张抵抗瓦剌的关键时刻,曾入内阁参机务,反对英宗复辟后的诬陷下狱事件,最终被废为民。商辂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复杂背景下的个体命运与社会变迁。
创作动机:商辂的这首诗很可能是在胡忠安公辞世后所作,用以表达对这位前朝重臣的深切追忆和崇高敬意。胡忠安公作为明朝的重要大臣,其一生的成就和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商辂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胡忠安公个人的纪念,也是对其政治生涯的一种肯定和赞誉。
作品鉴赏:《挽胡忠安公》以其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胡忠安公生前的辉煌与身后的哀伤。诗中的“文庙临朝日,英皇复辟年”展现了胡忠安公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时刻的政治决策。而“旧锡恩荣榜,仍居侍从员”则表达了对他一生荣耀的认可和尊重。最后两句“路应穷地轴,岁屡变星躔”更是将胡忠安公的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关注与深刻忧虑。
《挽胡忠安公》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其一生政治生涯的高度评价。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政治环境、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