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娄过原宪,无事苦留宾。
不识今朝贵,还疑旧隐沦。
羹蔬胜肉味,酌醴比醪醇。
丘壑道常在,田园情更亲。
双钩窗下草,数卷架中尘。
金马喧何避,桑枢辙屡新。
饭儿同脱粟,衣仆尚悬鹑。
有室堪容膝,无财可累身。
祇言因宦达,何事以官贫。
欲待抛簪绂,归寻南涧蘋。
过高比部正甫斋中小酌无肴因共作贫仕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高比部正甫斋中小酌无肴因共作贫仕诗》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区大相的生平背景与创作风格密切相关。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广东高明人,明代岭南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不仅文采斐然,还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他的仕途颇为坎坷,虽曾历任庶吉士、中允等职,但在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人当国时期,区大相选择引避不轻谒,最终以病退归,享年不详。区大相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除了其诗词,他的《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等作品也颇受推崇。
《过高比部正甫斋中小酌无肴因共作贫仕诗》是区大相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黔娄过原宪,无事苦留宾”借用了古代圣贤黔娄的故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繁华的不屑。同时,“羹蔬胜肉味,酌醴比醪醇”则通过对比富贵与简朴的生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该诗采用了五言排律的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典型特征。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例如,“丘壑道常在,田园情更亲”一句,不仅描绘了田园风光,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传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区大相的《过高比部正甫斋中小酌无肴因共作贫仕诗》不仅是一首艺术上成熟的文学作品,也是理解明代文人心态和时代背景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明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诗人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