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残灯明灭,半窗澹月朦胧。
为云为雨几时同。
相见何曾有梦。
人去云山迢递,情分河汉西东。
要知悲问总成空。
害尽相思何用。
西江月 其一 题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题情的文学魅力与情感深度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长河中,高濂的《西江月 其一 题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不朽的经典。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更是表达了深沉的离愁别绪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首句“一盏残灯明灭,半窗澹月朦胧”,便已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幽静的氛围。这种通过光影的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技巧,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而接下来的“为云为雨几时同,相见何曾有梦”两句,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心中无法释怀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意象——云雨和梦境,既是自然现象,也暗喻着人间的虚幻与现实。
诗中的“人去云山迢递,情分河汉西东”,透露出主人公因离别而产生的无奈与悲凉。而“要知悲问总成空,害尽相思何用”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一种超然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转变,既有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来看,高濂巧妙地运用了平实而又不失深意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这种语言的简洁与精炼,正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语言艺术的高超追求。
《西江月 其一 题情》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对爱情、对离别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品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也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精神力量。高濂的这首《西江月 其一 题情》,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