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禅阁傍山隈,万木阴森石径回。
十里已从云外上,千山初向望中开。
松房钟静无人到,石鼎茶香有鹤来。
我欲留诗诗不就,弥明原是此中才。
自祝融峰归至南台寺少憩
介绍
**《自祝融峰归至南台寺少憩》是明代诗人陆铨创作的一首古诗,其全文如下:
万木阴森石径回。十里已从云外上,千山初向望中开。松房钟静无人到,石鼎茶香有鹤来。我欲留诗诗不就,弥明原是此中才。
这首诗描绘了从祝融峰归来后,诗人在南台寺的所见所感。首句“南台禅阁傍山隈,万木阴森石径回”展现了寺院与山林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山间林木茂密、石径曲折的景象。次句“十里已从云外上,千山初向望中开”则表达了登高远眺时,视线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开阔的感受。第三句“松房钟静无人到,石鼎茶香有鹤来”具体描绘了寺庙内部的情景:钟声清幽,无人打扰;茶炉旁,一只鹤静静觅食。最后一句“我欲留诗诗不就,弥明原是此中才”。诗人虽有留诗之愿,却未能如愿以偿,反觉得自己原是此地的英才,能够领略这里的山水之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度浮桥至南台》则是宋代陆游的作品。这首五言律诗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经过南台时所见的景色。首联描绘了南台的宏伟与壮丽,以及周围环境的宁静美好;颔联则进一步通过“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等诗句展现了南台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的自然风貌;颈联“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则表现了南台所在地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尾联“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则表达了诗人尽管岁月流逝但依然保持着豪迈气概的情感态度。
陆铨的诗作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他擅长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其作品常常展现出对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陆铨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更在思想和情感上有着深刻的内涵。他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关怀。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这两首诗均是明代诗人陆铨的代表作之一,它们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