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次季举之韵

官非司谏终难嘿,事系伦常敢顾身。
圣怒不妨为孝子,狂言岂敢托忠臣。
古槐荫满常霾日,鵩鸟晴飞不畏人。
咫尺忽传雷雨至,馀威还摄怒龙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狱中次季举之韵》是明朝陆铨所作的一首诗,其内容丰富,涉及了作者个人境遇、道德观念以及对政治态度的表达。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明朝时期,陆铨作为一位官员,因某些原因被贬至狱中。他身处囹圄之中,但内心仍保持着对正义的坚持和对孝道的执着。
  1. 诗篇主旨
  • 忠孝并重:诗中体现了作者即使在遭受不公待遇的情况下,依旧坚守忠诚与孝道的信念。他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为朝廷官员,却因触怒权贵而被投入监狱,但他仍以孝子之名自居,表明自己的清白和无辜。
  • 政治立场:通过诗作,作者间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看法和态度。他的诗句反映了他对朝廷腐败、权臣专政等问题的深刻批判和不满。
  1.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陆铨在这首诗中所展现的情感十分深厚,既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悲叹,也有对家人和朋友的牵挂。他在诗中多次提到“孝子”和“忠臣”,这些词的使用凸显了他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视和推崇。
  • 意象丰富: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来象征和映射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古槐荫满常霾日”,“鵩鸟晴飞不畏人”等句子,既描绘了自然环境,也反映了诗人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

《狱中次季举之韵》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高洁的道德情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