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非司谏终难嘿,事系伦常敢顾身。
圣怒不妨为孝子,狂言岂敢托忠臣。
古槐荫满常霾日,鵩鸟晴飞不畏人。
咫尺忽传雷雨至,馀威还摄怒龙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狱中所作,表达了他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官非司谏终难嘿”中的“司谏”指的是唐朝时期的谏官,负责对皇帝提出意见和批评,如果官至此职却选择沉默不言就显得很不合情理。因此,这句诗表明即使身处困境也绝不沉默,而是坚持发声抗争。
“事系伦常敢顾身”意味着他的行动和决定都以道德伦理为准则,即便面临个人生死也在所不惜,展现了其崇高的道德情操。
“圣怒不妨为孝子”中的“圣怒”指代的是皇帝的怒火,他敢于接受这种怒火,因为这是他身为一个孝子的责任。
“狂言岂敢托忠臣”则是说他虽然有狂妄之言,但他并不以此为借口来推脱他作为忠臣的责任。
“古槐荫满常霾日,鵩鸟晴飞不畏人”描绘了一幅古槐树荫下的景象,阳光明媚时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没有畏惧人类。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咫尺忽传雷雨至,馀威还摄怒龙鳞”中的“咫尺”形容距离之近,而“雷雨”则暗示了即将来临的风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尽管形势紧迫,他依然能沉着冷静应对。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传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勇敢担当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