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森森落日苍,祠堂高枕卧龙冈。
大名早定山川重,正议终垂伏腊长。
三顾义同莘出处,两朝身系汉兴亡。
我来再拜瞻遗像,麟阁云台尽渺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王建(767-835年),字仲初,颍川郡(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但聪明好学。曾任崇文馆校书郎、左拾遗,为宰相赵隐所恶,贬峡州司马。后官至秘书少监。其诗长于短篇,题材广泛,尤工乐府、宫词。其中《王中丞宅观妓》与《锦树曲》等为后世所称道。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古柏森森落日苍,祠堂高枕卧龙冈。
注释:高大的古柏树林环绕,落日时分显得格外深沉,祠堂坐落在卧龙岗上,静谧而庄重。大名早定山川重,正议终垂伏腊长。
注释:大名声早已被定下,山川因此而更加庄严,正直的议论最终会延续到新年,时间之久令人赞叹。三顾义同莘出处,两朝身系汉兴亡。
注释:三次拜访刘备时,诸葛亮的义气如同出谷的庄稼一样,两朝皇帝都与诸葛亮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参与了汉朝的建立和灭亡。我来再拜瞻遗像,麟阁云台尽渺茫。
注释:我再次来到祠堂,瞻仰诸葛亮的遗像,只见麒麟阁和云台都已变得模糊不清,岁月的痕迹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变得遥远而难以辨认。
赏析:
这首诗是对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怀念和敬仰之情。通过描述古柏、祠堂、名望、历史功绩以及个人情感等方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高敬意和对其精神风貌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事迹的叙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历史情怀。同时,诗中的“三顾”、“大名”等词语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英雄豪杰的景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