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向清溪问碧空,县崖高阁白云中。
共愁仙壑何能到,偶逐僧藜有路通。
渐觉须眉沾雾气,忽惊人语落天风。
尘襟此日消几尽,况有高谈达者同。

【注释】

1.仙岩寺:即仙岩寺在鬼谷绝顶,唐贞元十年(794)建,为当时南方佛教名刹,有“江南第一禅林”之誉。

2.清溪:指仙居县的白沙溪水。

3.县崖高阁云中:仙州山高耸入云,悬崖峭壁之上,建有一座高耸入云雾的阁楼,故称县崖高阁。

4.共愁仙壑何能到:仙州山壑幽深,难以攀登。

5.偶逐僧藜有路通:偶然随僧人藜杖行走,却找到了通往山上的路。

6.渐觉须眉沾雾气:不知不觉间,我的眉毛上沾满了雾气。

7.忽惊人语落天风:忽然听得有人说话的声音,好像从天上飘来。

8.尘襟此日消几尽:今日的尘土已经洗去了许多。

9.况有高谈达者同:更何况还有志同道合的高谈论道的人与我一起。

【赏析】

《同李中溪游仙岩寺》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七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和朋友一同游览仙岩寺的经历和感受。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表现了朋友间的亲密无间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描绘了仙岩寺所在的环境以及与世隔绝的特点。诗人遥向清溪询问碧空之下的景象,而仙岩寺位于鬼谷绝顶之处,其自然景色与世俗相隔甚远。这里的“县崖高阁白云中”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雄伟壮观和神秘莫测的氛围。

颔联表达了作者对于仙岩寺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厌倦。诗人感慨仙壑难攀,只能偶尔跟随僧徒藜杖前行,寻找通向山上的路。这里的“偶逐僧藜有路通”不仅描绘了登山的过程,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的追求和探索。

颈联进一步渲染了作者在仙岩寺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大自然的感受。渐渐地,他的眉毛上沾满了雾气,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音,好像从天上飘来。这些描写都展示了仙岩寺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

尾联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感叹今天的尘埃已洗净许多,庆幸还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一起畅谈高论。这里的“尘襟此日消几尽”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烦恼的摆脱,以及对友谊和智慧的珍视。

《同李中溪游仙岩寺》是一首表达对大自然敬畏、对友情珍视以及对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诗歌。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