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竹映高堂,经旬卧竹床。
色惊谈虎变,身怖触龙伤。
弱质秋先觉,愁怀夜独长。
病源人不识,名利在膏肓。

【注释】

  1. 丛竹:竹林,比喻隐士。
  2. 高堂:高大的厅堂。
  3. 经旬(shí):十天。
  4. 色惊:面色因惊恐而变化。
  5. 触龙伤:被龙所伤。
  6. 弱质:指年幼的体质。
  7. 秋先觉:秋天最先感到寒冷。
  8. 膏肓:心尖上的一块脂肪组织。这里代指病重之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作者因病卧床时心情与感受的诗。诗中通过对比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在疾病中感受到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首句“丛竹映高堂,经旬卧竹床”以丛竹映照出高堂,形容环境的宁静与雅致。接着“色惊谈虎变,身怖触龙伤”则表现了作者因疾病而产生的恐惧感。这里的“色惊”和“身怖”分别指的是因恐惧而脸色大变和身体颤抖。

接下来“弱质秋先觉,愁怀夜独长”,描述了因为体弱多病,秋天一来便感到格外寒冷,夜晚也特别漫长。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还表达了作者因疾病带来的孤独和无助。

“病源人不识,名利在膏肓”,最后两句则是对名利的讽刺与批判。这里的“病源”指的是疾病的来源,即名利;“膏肓”是古人用来表示病情严重的部位,常用来比喻无法治愈的疾病或难以摆脱的困境。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追求已经如同病入膏肓般严重,却仍然执着追求,反映了作者对名利的不屑和超然态度。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在疾病中的苦楚与反思以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