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草堂

濠水寂寥千古兴,辋川今复见高情。
泉花映槛自争发,沙鸟背人时一鸣。
石濑云摇书幌动,木兰波拥钓丝轻。
狂吟五夜鱼龙骇,枕畔如闻风雨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芳洲草堂》是明朝诗人陆釴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著称。以下是关于《芳洲草堂》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陆釴(约公元1580年—约公元1632年),字子美,号南塘,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其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
  2. 诗歌原文:《芳洲草堂》的原文收录于陆釴的诗集,诗中描述了濠水旁的美景以及辋川的宁静高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作品风格:陆釴的诗歌继承了唐诗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了一种清新脱俗的风格。他的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乏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4. 创作背景:陆釴在仕途不顺后选择归隐,这一时期的创作往往更加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追求。因此,他的诗歌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陆釴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也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墨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芳洲草堂》作为陆釴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明代诗歌的风貌,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美好自然景象的追求,同时也能够理解古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