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侍御谒陵还

千嶂回台殿,诸陵紫翠间。
金银浮王气,鼓角到重关。
骢马溪云度,龙髯夜月攀。
萋萋宫草白,愁绝侍臣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侍御谒陵还》是明朝文学家陆釴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介绍
  • 陆釴(1497年-1555年),字子渊,号鄞县,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的作品以诗词为主,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作品原文
    千嶂回台殿,诸陵紫翠间。金银浮王气,鼓角到重关。骢马溪云度,龙髯夜月攀。萋萋宫草白,愁绝侍臣颜。

  2. 主题内容

  •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赴任途中经过一座座山岭时所看到的景色,以及他所感受到的皇家陵寝的庄严与肃穆。通过这些景物和情感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个人抱负的追求。
  • 诗中的“金银浮王气”可能是指皇家的尊贵和财富,而“鼓角到重关”则暗示了路途的艰辛和挑战。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使命的执着。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年,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陆釴作为一位有志之士,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1. 艺术特色
  • 陆釴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他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相结合,通过对山川的描写来表达对国家的敬仰和对自己职责的认识。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营造一种深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1. 文化价值和影响
  • 《刘侍御谒陵还》不仅是陆釴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明朝初期文学成就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氛围。此诗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评价古代诗歌创作的窗口。

《刘侍御谒陵还》不仅是陆釴个人创作的杰作,更是明朝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感受到陆釴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