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布金寺

宿宿俱投寺,行行莫问津。
麦波摇落日,花雨恋残春。
水国攻农事,禅房清世尘。
乡心与野意,从此往来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布金寺》是明朝松江府上海人陆深所作的一首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对寺庙的感慨以及他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陆深(1477—1544年),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后因遭刘瑾忌而改任南京主事。他的书法作品有《俨山集》、《续集》和《外集》等。
  2. 诗歌原文
    宿宿俱投寺,行行莫问津。
    麦波摇落日,花雨恋残春。
    水国攻农事,禅房清世尘。
    乡心与野意,从此往来频。
  3.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陆深对佛教寺庙的感受。首两句“宿宿俱投寺,行行莫问津”描绘了诗人日夜奔波于寺庙之间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于宗教的虔诚和对精神寄托的寻求。
  • “麦波摇落日,花雨恋残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陆深对于生命短暂和美好时光易逝的认知。
  • 接下来的句子“水国攻农事,禅房清世尘”,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心灵净土的追求。
  • 最后两句“乡心与野意,从此往来频”,则是诗人对于家乡和自然的深厚情感,也是他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
  1. 历史背景:《留布金寺》中描绘的寺庙位于舍卫国境地,这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寺庙地理位置的线索。然而,关于这座寺庙的具体历史和文化背景,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更多细节。
  2. 艺术特色
  • 陆深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
  •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哲思。
  • 在艺术表现上,陆深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如“麦波摇落日,花雨恋残春”中的自然美景与人生的无常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文化意义
  • 陆深的《留布金寺》不仅是一首描写寺庙风貌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佛教文化的认同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和佛教文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留布金寺》是陆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的一首诗歌。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还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信仰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深入研读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