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归季思

沙明苔碧两悠悠,辜负寒江独自流。
愁听梅花吹铁笛,肯将竹叶尽金瓯。
霜风猎猎千行泪,露草萧萧一去舟。
雁字不从衡岳断,猿声偏向灞陵愁。
断肠岂为青天落,回首空怜黑蹇游。
孤馆谁能歌白雪,片帆应自怨黄牛。
雨馀半夜同吟榻,月满三更独倚楼。
诗思已随残菊悴,梦魂独喜大刀头。
明年灯火黄昏市,目断吴云望紫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归季思》是明朝诗人陶匏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沙明苔碧两悠悠,
    辜负寒江独自流。
    愁听梅花吹铁笛,
    肯将竹叶尽金瓯。
    霜风猎猎千行泪,
    露草萧萧一去舟。
    雁字不从衡岳断,
    猿声偏向灞陵愁。
    断肠岂为青天落,
    回首空怜黑蹇游。
    孤馆谁能歌白雪,
    片帆应自怨黄牛。

  2.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赠别归季思》在艺术上展现出了陶匏独特的风格与技巧。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形象生动而意境深远。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物以及情感表达作为载体,通过描绘一幅幅如画的山水画面,传达出作者深深的离愁别绪。同时,这首诗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和历史典故,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情感表达:诗中的“孤独”、“寂寞”等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失落。特别是在“孤馆谁能歌白雪,片帆应自怨黄牛。”这两句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的抒发,既显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其深邃的内心世界。
  • 文化背景:《赠别归季思》的创作年代是明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相对开放,文人墨客们对于诗歌创作有着较高的热情和追求。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和文化现象。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文气息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主题思想
  • 离别之痛: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深刻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状态。诗中多次提到“离别”,如“辜负寒江独自流”、“孤馆谁能歌白雪”,都表达了一种离别后的孤独和哀愁。诗人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离别带来的痛苦和无助。
  • 孤独感:诗中的“孤独”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孤馆中的孤独生活,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不仅来自物理空间的孤立,更来自于内心的空虚和无助。通过对孤独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陶匏(生卒年不详),字元实,号雪窗,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与杨慎、高濂并称为“南三”。他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词著称。其作品大多反映了明中期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历史背景: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赠别归季思》的创作时期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墨客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而《赠别归季思》则成为了他们抒发情感、表达心声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

《赠别归季思》不仅是一首表现离别之痛和孤独感的抒情诗,更是一部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了解到明朝文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还可以体会到作者深刻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