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君马鸣,夜夜闻歌声。
马悲慕俦侣,独歌谁和汝。
结束下空阶,仰瞻霜与露。
缺月衔东隅,旄头没何处。
思为伺晨鸟,举舌催天曙。
杂诗九首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诗九首其六》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曹植,字子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杰出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感悟和情感。他的诗歌多以抒情为主,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在《杂诗九首其六》中,曹植通过描绘深山老林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不仅形象地刻画了野兽和飞禽的声音,也传达了诗人心中的震撼和不安。
《杂诗九首其六》反映了曹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在诗中写道:“百年世事同醉梦,愁听野猿啼到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的无奈感受。同时,他也通过对野猿啼声的描写,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杂诗九首其六》不仅展示了曹植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亲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的语言华美而不失深沉,情感真挚而充满力量,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