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归途

冷落关河常悒怏。雪珠撒得篷儿响。
归去酒肠宽。看人行路难。
苍头意不恶。分与鸬鹚杓。
问我喜欢生。明朝见友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归途》是一首明末清初的词作,由陈洪绶创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画家,还是一位在明朝时期为清朝俘虏的人物。他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 诗词原文
    冷落关河常悒怏。雪珠撒得篷儿响。归去酒肠宽。看人行路难。苍头意不恶。分与鸬鹚杓。问我喜欢生。明朝见友朋。

  2. 词作赏析

  •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一幅归途景象,词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反映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 艺术手法:词人巧妙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雪珠撒得篷儿响”形容旅途中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忧郁和不安。此外,词中的比喻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如将晚霞比作孩子,燕子比作归飞的急迫。
  1. 词作评价
  • 此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在情感上触动人心。它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对人性、生活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1. 文化意义
  • 该词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还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和美学追求。
  1. 历史背景
  • 明代末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国破家亡,社会矛盾激化。陈洪绶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菩萨蛮·归途》,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菩萨蛮·归途》是一首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词作,它以其深邃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还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与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