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香涧

泉脉来何许,萦回下曲塘。
雨过平涨绿,花落暗流香。
石面凝春暖,松根漱晚凉。
高歌濯缨客,何必问沧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流香涧》是明末清初诗人衍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介绍:

  1. 诗歌原文
  • 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
  • 一丛山惠、石蒲、兰花,幽香时时扑鼻而来。
  • 明朝徐火通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
  1. 诗歌背景
  • 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其水流自三仰峰北谷中发源,向西北流淌,最后汇入崇阳溪。
  • 该山涧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景观和文化氛围。周围苍石丹崖、青藤垂蔓、野草丛生,而其间又夹杂着山惠、石蒲、兰花等珍稀植物,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1. 诗歌鉴赏
  • 《流香涧》以其清新脱俗的诗意,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坠叶、飞花、涧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无限赞美和向往。
  • 诗中不仅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还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审美观和哲学思考。例如,通过对比“坠叶”与“飞花”,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主题;同时,“一丛山惠”等细节的描绘,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1. 诗歌影响
  • 《流香涧》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至今仍被众多读者传诵。它不仅是武夷山自然美景的写照,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之作。
  • 在中国文化中,诗歌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流香涧》作为其中的代表,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影响力。

《流香涧》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代文人表达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载体,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深入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与自然景观,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和知识上的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