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真曾向鲤湖游,十二珠帘翠欲流。
此日輶车过石竹,千年胜槩壮丹邱。
层厓云染四时紫,古洞风生六月幽。
犹有浮名驱未得,刀圭未识肯分不。
登石竹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代诗人陈达的《登石竹岩》赏析
在明代诗歌中,陈达的《登石竹岩》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石竹山的自然风光,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反映了作者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哲学。
诗的开篇“寻真曾向鲤湖游,十二珠帘翠欲流”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诗人通过鲤鱼湖这一象征性的场景,引出了对自然真谛的探寻。这种探索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石竹山作为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其美丽的景象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了诗人的目光。
“此日輶车过石竹,千年胜槩壮丹邱”进一步描绘了石竹山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石竹山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文化的象征。这里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在诗的后半部分,“层厓云染四时紫,古洞风生六月幽”展示了石竹山四季各异的自然风貌。无论是春天的紫色层崖,还是夏天的古洞幽深,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而“犹有浮名驱未得,刀圭未识肯分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真理的追求。
叶向高在其诗中也提到了他对石竹山的游览体验,这从侧面验证了《登石竹岩》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背景的真实性与丰富性。石竹山不仅是诗人陈达心中的圣地,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
《登石竹岩》不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它启示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宁静之所,让心灵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自然之美,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