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宿常山察院

乡关将咫尺,归计尚迁延。
榾柮燃残夜,屠苏忆少年。
东山高卧处,楚泽卜居篇。
此意何人会,临风仰昔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陈达《除夜宿常山察院》的文学魅力

在明代诗人陈达的笔下,一首《除夜宿常山察院》,不仅记录了一个特定时间点的情感和景象,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明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诗中“乡关将咫尺,归计尚迁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思乡之情。诗人站在察院的高楼上,眺望着故乡的方向,心中的那份距离感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交织在一起。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普遍的文人心态。他们身处异地,心中常怀故乡,而这样的情感往往需要通过诗文来抒发,以达到心灵的共鸣。

“榾柮燃残夜,屠苏忆少年”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点燃了冬日里取暖的柴火,回忆着年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对比更加深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从过去到现在的跨越,不仅是对岁月变迁的感叹,更是对于生命历程的一种反思和领悟。

诗中的“东山高卧处,楚泽卜居篇”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东山高卧,代表着一种隐居生活的理想,而楚泽卜居则是对古代隐逸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选择的反映,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意何人会,临风仰昔贤”透露出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追求。他仰望过往的贤人,试图在他们的足迹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灵感。这种对于历史和先贤的敬仰,既是对他们成就的认可,也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启迪。

《除夜宿常山察院》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展现人性、历史和文化的综合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陈达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这不仅是陈达个人的写照,也是整个明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