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将咫尺,归计尚迁延。
榾柮燃残夜,屠苏忆少年。
东山高卧处,楚泽卜居篇。
此意何人会,临风仰昔贤。

【注释】

(1)除夜:农历正月初一,古人在此日要进行除夕的祭拜活动。“常山”指常山府,即今河北省正定县一带。

(2)乡关:家乡和亲人。咫尺:非常近。

(3)归计:返回家乡的计划。尚:还。

(4)榾柮:一种古代用来驱邪的香草,点燃以辟邪恶,此指燃香驱邪。残夜:即将过去的旧年夜晚。屠苏:一种酒名,古时饮之能祛病延年。

(5)东山:在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因晋代隐士谢安居处而得名。高卧:悠闲地躺着。楚泽:楚国地域,此指隐居之地。卜居篇:即《卜居》篇,是屈原的自况之作。

(6)此意:指自己的心意。会:理解,领会。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罢官后回乡之时。诗人虽身处异乡,却心怀故土,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全诗以“除夜宿常山察院”为起兴,点明题目;然后写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归家的计划以及归家路途上的艰辛。接着又写自己在异乡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切动人。

这首诗开头两句,诗人用“乡关将咫尺”与“归计尚迁延”相对照,表达了身在他乡的游子心系故土、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这两句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它既是诗人的真实感受,也是许多游子共同的心声。接下来两句,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点燃香烛,回忆往昔的岁月,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此时,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夜空,想象着故乡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愁绪。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诗中“东山高卧处,楚泽卜居篇。”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东山的隐士,表达了自己远离尘嚣、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这里的“卜居篇”,实际上是指屈原所作的《离骚》,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这个典故,既表现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又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两句“此意何人会,临风仰昔贤。”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人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心意,而这样的人并不多见,所以他只能独自面对清风明月,仰望那些伟大的先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刻画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