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臧德中题古岩

古岩之岩深若壶,壶中之乐神仙都。
不知几世几千古,无乃出乎上古之古初。
巨灵劈山山尽裂,秦王驱石石为竭。
石为竭,先生此岩独无恙,先后迥同天地灭,即今岩谷易变迁。
海波朝暮成桑田,此岩亘古常晏然。
更祝不崩亦不骞,永与南山同乎千万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臧德中题古岩》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古人观象处,
今人重往游。
岩峦叠秀色,
水石含清流。
松声似天籁,
泉声如海鸥。
何处寻幽意,
青苔生石头。

此诗以”观象处”开篇,点明了古人观测天象的地方,暗示了古人对于天文的尊崇与敬仰。接着,诗人笔锋一转,转而描述今日之人重游此地的情景,展现了古今对比,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变迁。

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对”岩峦”、”秀色”等词语的运用,生动描绘出岩石层叠、景色秀丽的自然景观。”水石含清流”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水体的清澈与灵动。

随后,诗人以“松声”开头,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松涛之声比作天籁之音,形象地传达出了松林间那悦耳动听的自然声音。紧接着,”泉声如海鸥”则是诗人借助想象,把泉水流淌的声音比作海鸥飞翔时发出的叫声,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诗人转向内心体验,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何处寻幽意?青苔生石头。”这里的“幽意”指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境界,而青苔生长在石头上,则暗示了这种境界的难以寻觅。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如何能够找到那份内心的宁静与深远。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深远,既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美景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