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寿日侍宴

山龙黼黻殿中间,象贝犀琛贡百蛮。
星拱已归天北极,嵩呼齐祝寿南山。
琐窗虹贯金莲炬,丹陛春联玉笋班。
白发老臣何以报,也沾恩渥驻苍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寿日侍宴》是明代诗人陈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和背景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陈约,字博文,嘉兴人。他是一位有成就的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了对朝廷的忠诚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2. 诗歌原文
    山龙黼黻殿中间,象贝犀琛贡百蛮。
    星拱已归天北极,嵩呼齐祝寿南山。
    琐窗虹贯金莲炬,丹陛春联玉笋班。
    白发老臣何以报,也沾恩渥驻苍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庆典场景。首句“山龙黼黻殿中间”,形容宫殿装饰华丽,龙凤图案彰显尊贵。接下来的诗句“象贝犀琛贡百蛮”,描述朝臣们向皇帝进献珍奇物品,显示国家的繁荣富强。第三四句中“星拱”和“嵩呼”展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仰与祝颂。末句“白发老臣何以报,也沾恩渥驻苍颜”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恩泽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官场的复杂性。
  3. 诗歌背景:创作于明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为陈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源泉。在明代,政治斗争激烈,许多官员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前途而努力,但也有一些像陈约一样,对国家充满忠诚的人。他们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这也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4. 诗歌鉴赏:从文学角度来看,《天寿日侍宴》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这种体裁要求诗歌在形式上规整严谨,韵律上和谐优美。在这首诗中,陈约巧妙地运用了律诗的形式,通过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宫廷庆典场景。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明朝文人对于朝廷礼仪、政治权力和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尊崇。
  5. 社会影响:在明代的社会背景下,陈约通过他的诗歌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这不仅让人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社会风气,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天寿日侍宴》不仅展示了明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壮丽,还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