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白头公

小桃花谢又花开,闲却当初玉镜台。
为问白头花底鸟,刘郎去后几时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桃花白头公》是明代陈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小桃花的盛开与凋零,寓意着人生的美好时光短暂而珍贵,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美好记忆的怀念。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桃花白头公》小桃花谢又花开,闲却当初玉镜台。为问白头花底鸟,刘郎去后几时来。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作,以桃花作为主角,展现了从盛开到凋零的自然规律以及诗人对这一过程的感慨。
  2. 诗歌意义:《桃花白头公》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桃花生命周期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青春易逝、美好时光无法持久的感叹。这首诗也体现了陈昌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能力。
  3. 作者背景:陈昌,字颖昌,号菊庄。他生于平湖人,生活在明朝中叶,是当时文人雅士中的一员。由于明代社会风气逐渐衰落,文化环境相对缺乏活力,陈昌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这首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富有哲思的作品,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桃花白头公》的问世,不仅展示了陈昌个人的文学才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4. 艺术特色:《桃花白头公》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全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每一句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意,尤其是“小桃花谢又花开”这句,不仅描绘了桃花的生命周期,还隐含着生命的循环和重生的主题。
  5. 影响评价:“桃花白头公”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因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受到读者喜爱,还因为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考而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也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桃花白头公》不仅是一部反映自然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哲理和情感的佳作。它以其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欢传统文化和诗词的人来说,阅读《桃花白头公》不仅能享受文字之美,还能从中领悟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