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衣春涨

洗耳原无意,濯缨别有神。
谁能脱世网,不受一纤尘。
浴鹭迎新水,浮鸥避远津。
神仙未可学,精白答枫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朝文人陈廷策的诗作《濯衣春涨》

在明代,文学创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其中,陈廷策的作品《濯衣春涨》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造诣,也折射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

《濯衣春涨》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初春月寄王眉叟”、“娇娥对春初”等句,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意境。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对大自然的深情描绘,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的审美情趣。

陈廷策的这首诗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中“微光射边垒,行客忆离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而“素衣尘欲缁,玄发星忽忽”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哀叹。这种对时间流逝的哲思,不仅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濯衣春涨》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陈廷策作品中的佳作。它不仅是明朝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后人研究明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艺术追求和文化特点。

《濯衣春涨》作为陈廷策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思想内涵上,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它不仅是明朝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