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洲山

迢迢郁水远中流,屹立孤峰起鹭洲。
两岸烟村浮下界,几重云树隔危楼。
渔歌夜度清霄月,僧罄时闻碧汉秋。
白发归来吾亦老,好将卜筑借菟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灵洲山》是明代诗人陈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陈堂,字明佐,南海(今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人。他在明代的仕途颇为坎坷,先是在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及第,但后来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臣张居正,被贬归家。之后他复起为官,历任广西佥事、光禄寺少卿、南京尚宝司卿等职,并著有《朱明洞稿》等著作。

  2. 诗歌原文:迢迢郁水远中流,屹立孤峰起鹭洲。
    两岸烟村浮下界,几重云树隔危楼。
    渔歌夜度清霄月,僧罄时闻碧汉秋。
    白发归来吾亦老,好将卜筑借菟裘。

  3. 诗歌鉴赏:《灵洲山》以灵洲山为核心,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面。首联“迢迢郁水远中流,屹立孤峰起鹭洲”展现了灵洲山与郁江的壮观景象。第二联“两岸烟村浮下界,几重云树隔危楼”则进一步描绘了灵洲山上的宁静与美丽,以及与周边村落的紧密联系。第三联“渔歌夜度清霄月,僧罄时闻碧汉秋”则表达了夜晚渔夫和僧人在灵洲山的生活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最后两联“白发归来吾亦老,好将卜筑借菟裘”则是诗人对自己晚年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灵洲山》作为一首反映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明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