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林夕照

青山寂寂谢尘氛,人世光阴易夕醺。
渔父短歌临水听,牧童长笛隔林闻。
天边淡影明鸦背,松杪馀光认鹤群。
托得寻幽遇支遁,卧分禅榻半间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觉林夕照》:静谧的山林之音

在明代陈善所撰的《觉林夕照》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之中。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诗中的”青山寂寂谢尘氛,人世光阴易夕醺”,让我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青山如墨,不染纤尘,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人世光阴易夕醺”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夕阳下的时光易逝,如同酒后的微醺,短暂却让人回味无穷。

诗中“渔父短歌临水听,牧童长笛隔林闻”,以渔夫和牧童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生活画面。“天边淡影明鸦背,松杪馀光认鹤群”则是对自然界和谐美好的生动描绘。夕阳映照下的天边,明暗相间的云朵,以及松树上余晖映照的鹤影,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和谐共生的画面。

最后两句“托得寻幽遇支遁,卧分禅榻半间云”,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的“支遁”,是指东晋时期的高僧支遁,他用诗与佛理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世界,而“卧分禅榻半间云”更是一种隐逸生活的写照。

整首《觉林夕照》虽然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它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淡然接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诗歌无疑是一股清流,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觉林夕照》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在这趟旅行中,我仿佛走进了一片静谧的山林,聆听着自然的低语,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沉淀。这是一首能够引发深思、给人以慰藉和力量的诗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