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寂寂谢尘氛,人世光阴易夕醺。
渔父短歌临水听,牧童长笛隔林闻。
天边淡影明鸦背,松杪馀光认鹤群。
托得寻幽遇支遁,卧分禅榻半间云。
【注】
觉林夕照:指作者在青山中,傍晚时分,看到夕阳映照下的树林。支遁:晋代僧人,有《支遁集》。禅榻:佛教语,指打坐的床席。禅榻半间云,指在山间静坐。
【赏析】
“青山寂寂谢尘氛”,起句点出“觉林夕照”之景,是说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一切世俗尘埃都远离了。这里“青山寂寂”四字,既写出了环境清幽,又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争厌倦的情感。“人世光阴易夕醺”,这一句是说人生如梦,岁月匆匆,夕阳西下之时,一切都显得那么短暂和虚幻。这里的“易夕醺”三字,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渔父短歌临水听,牧童长笛隔林闻”,接着诗人描述了两个不同的场景。一个是渔父在江边弹唱着短歌,另一个是牧童吹着长笛从树林里传来。这两个场景虽然不同,但都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这里的“短歌”、“长笛”等词语,都体现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让人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歌声和悦耳的笛声。
“天边淡影明鸦背,松杪馀光认鹤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远处的天空。在那里,太阳的余晖映照着乌鸦的翅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松树上的光影,则让人联想到了一群白鹤在飞翔。这里的“淡影”、“馀光”等词语,既描绘了景色的朦胧和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然。
“托得寻幽遇支遁,卧分禅榻半间云”,最后一句是说,自己有幸遇到了禅宗高僧支遁,于是便放下了世俗的烦恼,在山间的禅房中打坐修炼。这里的“禅榻”一词,既指打坐用的床铺,也暗指了禅宗修行的方式。而“半间云”三字,则是说在这半间云彩缭绕的禅房中,自己度过了一段宁静的时光。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青山、夕阳、渔父、牧童、乌鸦、鹤群以及禅宗高僧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和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