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兮青青,中虚兮外直。
素节兮贞姿,寒暑兮一色。
泠泠兮朝夕,予舍之兮焉适。
【注释】
修竹:高大的竹子。
青青:青翠欲滴。
中虚:内部空疏,可以容纳。
外直:外部挺拔、直立。
素节贞姿:指高洁的节操和端正的姿态。
寒暑一色:无论严寒还是炎热,竹子始终是同一种颜色。
泠泠:风吹过的声音。
朝夕:早晚。
舍之焉适:去哪里?
【译文】
高大的竹子啊青青翠翠,内里空洞而外直挺挺。
高洁的节操啊贞正端庄,不论寒暑始终是同一种颜色。
风吹竹林啊泠泠地响,我到哪里去呢?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咏物抒怀来表达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首句”倚竹歌”,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倚靠竹子而唱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竹子作为高洁的象征,自然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次句”修竹兮青青”,直接点明了主题,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品质。竹子内部空洞而外直挺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高尚情操。
第三句”修竹兮中虚兮外直”,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形态特点,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自身品质的期许。竹子虽然外观挺拔,但内心却空洞无物;然而,这种内外兼备的品质正是诗人所崇尚的。
第四句”素节兮贞姿”,通过对竹子素节的描述,再次强调了它的高洁品质。竹子无论在严寒还是炎热的环境中,始终都是同一种颜色,这反映了它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这也隐喻了诗人自己的坚毅性格和高尚志趣。
最后两句”泠泠兮朝夕”和”予舍之焉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无论是风吹过的竹林还是日夜的更迭变化,都在提醒诗人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这里的”舍之”并非放弃或抛弃的意思,而是选择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以竹子为载体,通过对其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还借助对竹子的咏唱,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的情怀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