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怀宜黄大司马谭公

昔年飘泊入燕京,制府怜才意不轻。
献策独过司马署,分符旋赴蓟州营。
秪夸相国知韩信,无复功臣妒贾生。
秋草春风今日泪,不堪回首楚江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怀宜黄大司马谭公》是明代诗人陈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作品中,作者通过回顾历史人物的行为和遭遇来表达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抒发。

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需要从陈第的个人经历和时代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陈第,号一斋,福建连江人,生于万历时期,他以诸生身份参军,后因见事不可为而致仕归乡。这首诗作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陈第晚年,当时他已经是一位老书生。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陈第年轻时入京为官的经历以及他对历史上某位大司马的缅怀。诗中“昔年飘泊入燕京”一句展现了陈第初入仕途时的漂泊不定;“制府怜才意不轻”则表达了他对这位大司马赏识人才、不轻用人的行为的赞赏。接下来的“献策独过司马署,分符旋赴蓟州营”两句描述了他在军事策略上的独立见解以及快速响应的决策能力。然而,“只夸相国知韩信,无复功臣妒贾生”,这句话则透露出一种感慨,暗指历史上某些功臣因为功高震主而被嫉妒,而陈第所钦佩的那位大司马却得到皇帝的理解和支持。最后一句“秋草春风今日泪,不堪回首楚江城”,更是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怀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推向高潮。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陈第个人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悟,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思想倾向、文学创作的特点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关怀。

《追怀宜黄大司马谭公》不仅是陈第个人生活经历的记录,更是他对于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明朝时期的文化背景,还可以领略到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