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葵花

浓绿池塘,薰风时节。
石榴过了蔷薇歇。
黄帘照映锦葵春,红情绿意犹三月。
草木孤贞,太阳严烈。
丹心倾写浑如血。
却惭飞絮逐东风,一生惟作漫天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赋木樨》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描绘了桂花的风姿与香气,展现了一种清雅脱俗的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辛弃疾,号稼轩,生于公元1140年,卒于公元1207年,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和词作家。他以其豪放派的词风闻名,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时事的忧虑和个人抱负的坚持。
  • 词作时间:该词作完成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但可推测为辛弃疾晚年之作。此时他虽已远离政治中心,却仍心系国事,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1. 诗词原文
  • 弄影阑干,吹香嵓谷。枝枝点点黄金粟。未堪收拾付薰炉,窗前且把《离骚》读。
  • 奴仆葵花,儿曹金菊。一秋风露清凉足。傍边只欠个姮娥,分明身在蟾宫宿。
  1. 诗词鉴赏
  • 意境描绘:辛弃疾通过对桂花及其香气的精细描摹,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弄影”二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的影子随风摇曳,也寓意着词人的思绪随着桂花的香气飘荡,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闲适与自在。
  • 象征意义:桂花在中国诗词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了自己的本色。词中的“奴仆葵花”和“儿曹金菊”则象征着辛勤劳作的人们,他们虽然平凡但同样值得尊重和赞美。最后一句“傍边只欠个姮娥”,姮娥即指嫦娥,她象征着高远与神秘,暗示了词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徘徊态度。

《踏莎行·赋木樨》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桂花的优美词作,更是辛弃疾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抒发壮志未酬之情的艺术典范。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