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斋之斋元不浅,以道诱人微而显。
一峰书院深复深,浅斋鸣琴出正音。
双江先生聂持斧,心约浅斋同好古。
盛称多士秀吾泉,裒衣博带追前贤。
尽友天下犹未足,尚友一峰为私淑。
清源山顶石嵯峨,紫帽对之欲婆娑。
两山南北光照映,一峰登临应起敬。
山神到院费丁宁,多士慎勿说功名。
题罗一峰书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罗一峰书院》是明朝诗人陈琛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峰书院的深奥与静谧,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真理探索的渴望和向往。《题罗一峰书院》不仅展现了陈琛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通过其文字表达了对知识、真理和道德的尊崇和追求。
林光的《题罗一峰同春书屋》是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之一。林光是明代东莞人,字缉熙,号南川,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筑室榄山,拜陈献章为师,得白沙学问精粹,推为白沙第一弟子。他晚年又号南翁,在学术上有着丰富的成就。林光的诗歌中蕴含了对宇宙、清虚以及生活哲理的思考,这些思考在《题罗一峰同春书屋》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诗中通过对“何处峰峦不借春,短篱疏竹亦堪贫”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陈琛作为明代翰林院编修罗一峰的后人,其创作《题罗一峰书院》受到了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陈琛是正德十二年进士,与蔡清游等人齐名,被学者称为紫峰先生。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儒家经典的影响,尤其是对道德和知识的尊崇。陈琛的诗歌风格深沉而含蓄,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题罗一峰书院》反映了陈琛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真理探索的渴望。诗中描述“浅斋之斋元不浅,以道诱人微而显”,体现了作者对道德和智慧的高度认识。同时,“一峰书院深复深,浅斋鸣琴出正音”则描绘了书院内宁静致远的氛围,以及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陈琛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知识、道德和智慧的崇高敬意。
《题罗一峰书院》作为陈琛的代表作,不仅是对其个人学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对整个明代儒学文化的一个缩影。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对人物的描写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勾勒,展示了作者对知识、道德和智慧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