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
【注释】 ①罗城:即南宁,当时广西的行政区划中心。 ②车圆:车子。 ③闻说:听说。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吴司训擢升为教谕的祝贺之作。诗中赞美了友人才高学深、谈笑风生,以及其风流倜傥、潇洒超逸的个性。全诗语言明快流畅,意境开阔,富有韵味。 首句“送吴司训擢罗城教谕”,点出送别之人和所送之人的官衔及去向,同时表明了赠诗的时间背景——在送别之时。接着,二、三两句是对吴司训的赞颂。“对花呼酒数
下面是这首名为《春晴对酒简王闲斋》的诗的逐句翻译: - 第一句:“积雨伤春半,忽晴欣日迟。” - 注释:连续的阴雨天气使春天的心情受到了影响。突然的晴朗带来了一丝喜悦,但阳光的到来也显得有些迟慢。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连绵的雨水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逐渐被削弱,而晴朗的天气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快乐,但也伴随着一种迟滞感。 - 第二句:“江山皆景色,花草自天时。” -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学生赏析“送刘司训迁合江掌教且便道还万安”的诗意。首先看注释,“合江掌教”“万安”都是地名,“迁”是调换、调动的意思,“且”是暂且的意思,“便道”是顺便的意思。然后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如“秋声入井梧”,梧桐叶落,秋风凄切,这是一幅深秋图景
【注释】 茂松清泉图:画名。潘东崖,指画家潘希白。潘希白善画松树、清泉等景物,其画松树,用笔劲健,苍古有力,有《松溪渔隐图》,又作《松石兰竹图》。 逍遥谷:指晋代的陶渊明。陶渊明曾隐居于庐山的东林寺,自号东篱(或东园)。后人多以“逍遥谷”来泛指隐士的居处。 识真:懂得真理。 此老:此指陶渊明。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官至江州祭酒
《黯黯一年别,迢迢千里行》是明代诗人陈琛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第一句:“黯黯一年别,迢迢千里行。”描述了诗人因故离别的一年以及远行的艰辛。黯黯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哀愁,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之痛的深深感慨。 第二句:“论交期晚节,顾我自多情。”这里“论交”指的是与朋友们讨论志向、结交朋友,而“晚节”则指晚年时期的行为或品格。诗人在此处表达的是对自己年轻时期行为的评价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甲戌下第三月二十四日出张家湾” - 这句诗表明了具体的时间,即在甲戌年三月的第四个月(也就是第四个月)的二十四日。 - 注释:甲戌,农历年份;下,指第三个月;第三,序数词,表示次序或顺序;二十四日,具体的日期。 2. “闻说春归已有期” - “闻说”意味着听说,“春归”指的是春天的返回,“有期”则暗示春天的到来是有预定时间的,这里可能是指季节变化或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艳艳灯花发,霏霏江雨匀。 - 艳艳:形容灯火辉煌或美丽。 - 灯花:特指春节时挂于灯上的彩饰。 - 霏霏:描述雨细密且连续的样子。 - 江雨:指从江面上飘落的雨。 - 匀:均匀地分布。 - 译文:美丽的灯光在闪烁,春雨细细地洒满了大地。 2. 柳从梅作色,人与物俱春。 - 柳从梅作色:形容柳树的枝条因春风吹拂而显得柔美,颜色似梅花般鲜艳。 - 人与物俱春
下邳晚泊 远嶂依依起夕氛,长河滚滚自天浑。 圯边取履怜孺子,天下英雄识使君。 千载功名惟故迹,几人梦想不浮云。 月中光景应无限,清借人间知几分。 译文 远山如屏,傍晚的雾气轻轻升起,河水在夜色中流淌不息,宛如从天际倾泻。在河边小径上,我捡起了那曾经失落的鞋子,仿佛看到了那位古代的贤君——圯上老人,他以智慧和仁爱感动了无数后人。那些千古流传的功绩与荣耀,如同天上的星星,虽然遥远而渺小
诗句原文: 百年将欲半,一艺不能长。进德惭多病,观书苦健忘。 译文注释: 一百年即将过去一半,一项技艺却不能长久。我因为生病而感到惭愧,因为我沉迷于书籍而忘记吃饭和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陈琛在金陵与朋友分别后前往淮安江上时所作。诗人感叹人生如同百年将尽,技艺却无法持久。他因疾病而感到羞愧,同时因为过于专注于阅读而忘记饮食和休息。诗中的“进德”指的是修行道德,“一艺”则指技艺
【诗句注释】 1. 未空樽里酒:意思是说还未喝完酒杯中的美酒。 2. 忽起座中人:突然之间,座中的一位举人站起身来。 3. 剑发双龙焰:比喻举人的文才如同宝剑上的双龙纹一般锐利、生动。 4. 毫挥五色新:指书写时笔力雄健,文字色彩斑斓,充满生机。 5. 行应天借晓:意为他的行动如同太阳升起般光明磊落。 6. 笑与物为春:形容他的心情愉快,就像春天一样温暖而生机勃勃。 7. 宇宙男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