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
答郭兖州同年见寄 黄生与郭兖州情深意长,共赏风月 1. 诗句释义 - 黄生不见许多时:黄生长时间未见对方。两地悬悬想共之:两地相隔,心心相印,渴望共同度过美好时光。千里好风刚送字:千里之遥,好风送信,传递书信。五更斜月正侵帷:夜深人静,斜月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曾闻当路多青眼,更喜承家有白眉:曾经听说,当道者常施青眼,即青睐有加;更加庆幸,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长辈。我亦衡门夸自在,那知鬓发欲成丝
【注释】 平寇二首:聂豹为分巡,作《平寇》诗二首。 英伟:指英勇威武的人,此处指将领。 前筹:先定计策。 遥望前锋气即收:远望敌军,士气已丧失。 赤眉:指农民起义军。 白面深忧:指自己因身居高位而感到忧惧。 何人发愤身皆胆:指那些有志之士都感到忧心如焚。 道:指朝廷。 凄清:凄凉清冷。 百万农夫喧笑口:指百姓欢声笑语。 蒙庥:受庇荫。 【赏析】 这是聂豹为分巡而作的一首咏史诗。诗以“平寇”为题
这首诗是元夕(正月十五)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寺房中,写下的。 首句“轻风入树晚萧萧”,描绘了夜幕降临时,一阵轻柔的微风轻轻吹过树梢,发出萧萧的声音。这里的“轻风”和“晚萧萧”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作者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氛围。 次句“僧院松关坐寂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感受。这里的“僧院”和“松关”都是指寺庙中的建筑或景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寓金陵感秋》的诗句和译文。下面是逐句释义: 1. 俯仰周旋强作颜,将心能得几时安。 - 俯仰周旋:形容忙碌地应付各种事务。强作颜:强装笑脸或强颜欢笑。 - 将心能得几时安:指在官场中,人们往往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而不得不勉强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与安宁。 2. 读书尽说居官易,得路方知涉世难。 - 读书尽说: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一种对官场生活的看法
【注释】 “庚辰”:古地名,今属江西。南都:南京的别称。即事:写眼前之事。 【译文】 今年谁又能预卜大吉,春种初苗却遭旱灾。 忍受暑热痛苦只有问马,跟着公家公务不停归田。 流离失所形态堪入画,恸哭无声直到管弦。 万顷烟波一叶舟,何处有白鸥在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江西任官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谁将大有卜今年”
昨夜东风入敝庐,晓来门外见新符。 山茶映水回春色,樽酒招人起病夫。 破戒一斟将兴发,从渠三劝觅愁无。 意中我了南山老,应有杯盘对老癯。 释义:昨夜春风拂过简陋的居所,清晨开门便见到新的门神。山茶花映衬着春水,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我邀请朋友举杯共饮,希望他们可以驱除我的病痛。虽然我已经戒酒,但我仍然忍不住想饮酒,即使朋友们再三劝阻,我也难以摆脱这种欲望。我内心已经接受了自己如同南山般衰老的事实
诗句释义: 闽山归去一书囊,琴有清声剑有光。 译文: 我送你离开闽地返回江南应试,你只需携带你的行囊,其中不仅有书籍,更有你的琴。你的琴声如同清泉般清澈,而你的剑则闪烁着光芒。 赏析: 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送别时的不舍和对朋友的期待。诗中将“书囊”比作是“一本”的书,而“书”和“琴”都是知识的载体和文化的象征。“琴”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件工具,更是情感的交流媒介,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期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喜雨录呈谢松涧分守》。全诗如下: 年来学稼事西畴,四体徒勤亦半收。 谁谓乾封系天意,吾将辟谷与仙游。 春风满袖来天使,甘雨随车喜泽流。 分付家僮多种秫,陶翁行醉菊花秋。 注释: - 近年来学习耕种庄稼的事情都在西边的田地了,我四肢勤劳也收获了一半的庄稼。 - 谁说乾封(指唐玄宗)封禅是为了迎合天意?我想通过不吃饭、不用火来和神仙一样生活。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该种题型,需要考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进行作答,同时要注意不要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与高太守索历日”,意思是:我向高太守借历书来推算时间。这是首句,交代了写作缘由。“诗书笔砚带烟霞”,意思是:诗书、笔墨、砚台都带着烟雾般的云霞。这句是说作者喜欢读书,也善于书写。“寂寞柴扉自一家”,意思是:独自在柴门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诗句解析与译文: - 麟笔千秋几晦明,怜君史外欲传经。 注释: 麒麟之笔,象征着不朽的名声和智慧,千年流传,光明或暗淡难以预料。怜惜你远离尘嚣,渴望传授经纶。 - 赏析: 这句诗通过“麟笔”这一象征性的物品,表达了对张秀才深厚学识和高远志向的赞赏。同时,“怜君史外欲传经”,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张秀才远离世俗喧嚣,追求学问的理解和尊重。 - 直从礼乐窥颜子,何止天人见董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