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不见许多时,两地悬悬想共之。
千里好风刚送字,五更斜月正侵帷。
曾闻当路多青眼,更喜承家有白眉。
我亦衡门夸自在,那知鬓发欲成丝。

答郭兖州同年见寄

黄生与郭兖州情深意长,共赏风月

  1. 诗句释义
  • 黄生不见许多时:黄生长时间未见对方。两地悬悬想共之:两地相隔,心心相印,渴望共同度过美好时光。千里好风刚送字:千里之遥,好风送信,传递书信。五更斜月正侵帷:夜深人静,斜月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曾闻当路多青眼,更喜承家有白眉:曾经听说,当道者常施青眼,即青睐有加;更加庆幸,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长辈。我亦衡门夸自在,那知鬓发欲成丝。我也自诩家门清幽自在,却不料已至垂暮之年,白发如丝。
  1. 译文注释
  • 黄生不见许多时:很长时间未见黄生。两地悬悬想共之:两地相隔,心中牵挂,期盼能够相聚。千里好风刚送字:千里之外,好风吹动,送来书信。五更斜月正侵帷:夜半时分,斜月透过纱窗,映照在案几之上。曾闻当路多青眼,更喜承家有白眉:曾经听闻,那些居高位者对黄生颇为赏识;更加庆幸,家中有一位才貌双全的长者。我亦衡门夸自在,那知鬓发欲成丝。我也自夸家门清雅,但不知岁月匆匆,白发已近头顶。
  1. 赏析
  • 诗中通过描写诗人与郭兖州之间的情感纽带,表达了一种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 诗歌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人物的情感状态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风貌和社会风貌。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是在黄生与郭兖州分别之际所作。两人因公务繁忙而未能相见,只能在书信中相互倾诉思念之情。
  • 当时正值明朝中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士大夫之间互相唱和、赠答成为常见的社交方式,这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1. 相关评论
  •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友谊与期待的佳作,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沉的感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向往。
  • 也有人指出,这首诗在艺术上有所欠缺,可能是因为过于注重情感表达而忽略了语言的精炼和韵律的和谐。
  1. 名家点评
  • 陈琛(明朝)评价此诗:“黄生与郭兖州情深意长,共赏风月。”他赞赏这首诗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 刘勰(明朝)点评此诗:“虽无藻绘之辞,然宛转相生,耐人寻味。”他认为这首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