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该种题型,需要考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进行作答,同时要注意不要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与高太守索历日”,意思是:我向高太守借历书来推算时间。这是首句,交代了写作缘由。“诗书笔砚带烟霞”,意思是:诗书、笔墨、砚台都带着烟雾般的云霞。这句是说作者喜欢读书,也善于书写。“寂寞柴扉自一家”,意思是:独自在柴门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译文: 万仞清源出自竹坡,乡人常来询问竹子的形态。我言竹有清虚节,不做人间世俗的媚歌。名利笑今真澹泊,文章学古太磋磨。庭前有草春来满,竹下青青色更多。 注释: - 竹坡:即竹坡村,地名,位于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境内。 - 清虚节:指竹子高洁的品质。 - 不作人间妩媚歌:意指竹子不模仿人类的歌曲,保持自然的风貌。 - 名利笑今真澹泊:形容竹坡村的人们超脱名利,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 文章学古太磋磨
注释: 六月雨多害稼 野气苍忙晓半开,轰轰地底又闻雷。 晴鸠报喜雨鸠到,五月粜新六月来。 租稼满供和尚乐,农夫尽作杜鹃哀。 书生才拙无经济,空坐吟风弄月台。 译文: 六月的雨太多损害庄稼, 清晨田野上弥漫着一股苍凉之气, 太阳刚刚升起一半,就听到隆隆的雷声。 晴天的鸟儿传来喜讯,雨天的鸟儿也飞来报道, 五月份的粮食在六月被卖掉了, 农民们为了供奉佛寺而辛勤劳作。 书生们才能平庸没有经济头脑,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赏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诗句释义: - “江水西来深复深”:描述江水向西流去,水流深远。 - “老翁江上看浮沉”:描绘一位老者在江边观看水面上的波纹。 2. 译文与注释: - 译文:江水从西边流来,又深又深,老翁站在江边,观看着水面上波纹的起伏。他知道自己口渴时会喝得满腹,时常用泉水滋润自己的杏花。人们将杏花比作仙岛,认为其果实常年生长在雨露之中
诗句输出:五月清溪已得秋,小舟荡漾在中流。 译文:五月份的清澈溪流已经开始显现出秋天的气息,我乘坐的小舟在河流中央悠然自得地漂流。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琛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清凉的夏夜乘舟游览,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夏夜泛舟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五月清溪已得秋”一句
春风挟暖到桐城, 习习令人病体轻。 笑我生平空有志, 如君可使不知名。 注释:春风带来了温暖,来到了桐城,使这里的人们感到舒适。习习的春风使人身体轻松,疾病得以缓解。然而,我的一生空有抱负,却没有实现,就像你虽然可以为人治病,但却不被世人所知道一样。 炎回大暑鲈专美, 冷入新秋雁寄声。 注释:在炎热的大暑时节,鲈鱼特别鲜美,让人食欲大增。而在寒冷的新秋季节,大雁会发出声音来传递消息
【注释】 思过亭:位于山西太原,晋祠的附属建筑。林生:即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北宋著名隐士诗人。并州:古地名,今山西太原一带。 【赏析】 林逋是杭州人,却隐居于吴越的山林中,不问世事,与自然为伴,过着清高的生活。他的诗清新淡雅、幽远静美,富有哲理意味。 这首七绝,写林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失佩韦”,用典,韦(wěi)佩,指古代妇女系在衣带上的玉饰。相传古代贤者韦玄成有玉佩,因遭谗害而丢失
念斋将行为余作紫峰书馆四大字及游山诗十数首示清脱雅意 年少秋风好桂枝,唐文毡冷自吾伊。 北山冒雨敲诗瘦,南洞寻仙作字奇。 定见杏花春信闹,莫愁梅岭马行迟。 荣归若过罗浮下,为我排云觅紫芝。 注释:年轻时的秋天桂花香飘满地,我像屈原一样在寒冷的冬天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冒着雨敲打着自己消瘦的身躯,南面的山洞中寻找着仙人遗留下来的奇字。一定可以看到杏花在春天里盛开,不要担心梅花岭的路途会因为骑马而走得慢
【注释】 送林六川会试:送朋友参加考试。 万水千山路,三杯半日谈:走万水千山,只有半日的时间。 功名思远道,勿苦忆江南:功名之念要想到远方,不要苦苦地思念江南。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友人赴京城赶考时所写。诗人以“万水千山路”起兴,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对友人赶路艰辛的关切之情;“三杯半日谈”则表明自己只是陪伴友人走一段路,并没有太多的嘱托和祝愿。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朴素无华
《春晴对酒简王闲斋》赏析 陈琛的《春晴对酒简王闲斋》,一首描绘春天景色与人生哲思的佳作,通过细腻的文字,将诗人的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诗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采芳入儒林,岁晚逞幽独。”开篇便以采撷芬芳的花草为引子,引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孤独的追求。这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儒林,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春风与时雨,英俊任薰沐”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