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
兰畹 独清独醒思幽幽,中夜无为独远游。 尽道屈平远不死,至今兰畹在湘流。 注释: 兰畹:指香兰,也作兰泽、兰渚等。 独清独醒思幽幽:独自清醒,深深地思考着。 中夜:夜晚。 无为:无作为,无所事事。 远游:远走他乡,远离家乡。 尽道屈平远不死:人们都说屈原(屈平)虽然被放逐,但并没有死去。 兰畹:指香兰,也作兰泽、兰渚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兰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全诗以“独”字起头
芙蓉轻清,研朱碎点经 陈琛的《次韵朱教谕题邑庠讲堂 其三》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了对朱教谕在书院讲学的赞赏。 首句“芙蓉擎露出轻清,不用研朱碎点经”描绘了荷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脱俗,无需用朱砂点缀,便已展现出它独特的美态。诗人借此寓意,即使学识不需过分雕琢,亦能展现其内在之美。 第二句“最笑仙人知我浅,时来教取读黄庭。”则揭示了一种谦逊而自信的态度。虽然诗人觉得自己的学问尚浅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蒲团喻僧,以春草喻僧人。全诗写蒲团之“稳”,春草之盛,暗含对僧人的崇敬之情。 坐稳蒲团想太清,先天画外得全经。 蒲团,即盘形的坐具,多用蒲草编织而成。“想太清”意谓在蒲团上静坐时,可以想象到佛祖的境界。 先天句中“先天”,指禅家所说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顿悟”。 画外句中“画外”是指禅宗所提倡的一种意境:当人们从眼前所见的景物中解脱出来的时候,就进入了另一种境界
扫除尘嚣,焚香淡泊得清宁。 眼中何物胜明经?刘郎至此应为主,莫遣苔荒百亩庭。 注释:在书院讲堂前扫地焚香,心境显得十分宁静淡泊,仿佛一切纷扰都远离了心间。在这样清净的环境里,还有什么比钻研经书更能让人心静如水呢?我仿佛看到一位才子佳人在这里悠然自得地品读典籍,品味着学问的甘甜。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书院讲堂前的景象,表达了对学问和知识的深深热爱。诗中“扫地焚香澹得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清淮去岁忆同舟” - 注释:清淮,指清澈的河流,可能是作者所居住或流经的地方。去岁,指的是去年。同舟,意味着在河上共同航行的经历。 - 译文:“去年我曾在这条清河上与你一起乘船。” 2. “枫落吴江又一秋” - 注释:枫叶落下的季节,即秋天。吴江,指苏州的一条江。 - 译文:“随着枫叶的飘落,我们再次度过了一个秋天。” 3. “莫怪道人情亦冷” - 注释:道
注释: 燕歌卷为祝秀才题:燕歌,即《燕歌行》。燕歌卷,指诗歌的集子。祝秀才,指的是祝君(这里指祝秀才)。 忆昔少年胆气粗,羞为弱女具眉须:回忆起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勇气十足,不屑于为柔弱的女子去画眉毛。 张拳直欲撄猛虎,开眼何曾见俗夫:张开双手,直接想要攻击凶猛的老虎,睁开眼睛怎么见过平凡的人呢? 年来英气消磨尽,事不能平唯有忍:近年来,我的英气已经消磨殆尽,事情如果不能平息,我只能忍耐
【注释】 ①搔首:用手搔头,表示愁思。江楼:即高楼。正独醒:独自清醒。新愁:指新近产生的忧愁。高起:直上。百丈城:高大的城墙。解围:《世说新语•雅量》载:魏文帝曹操与刘备、孙权在邺城相会,曹操设宴,让刘备、关羽、张飞等作客。酒酣,曹操说:“诸君饮兴正浓,当以乐相和。”刘备从容不迫地对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如云,但使公能自宽,不问更事,何患无辞以拒曹贼?”曹操大笑。解围,这里指解除了宴会上的紧张气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彭蠡春深不可涯,小姑江上立崔嵬。 彭蠡湖在江西,春水碧波荡漾,湖水深不可测。小姑是江上的一位女子,她站在江边,身姿挺拔,显得格外美丽。这一句描绘了她站在江边的美丽形象。 东西贾客倾囊出,祇见渔船载雪归。 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拿出所有的钱财来购买鱼货。而渔民们则用小船装满了鱼货,满载着白花花的雪回家
注释: 常默:即“常默”,作者自号。万品生生自岁年,全无一语是先天。 万品,万物。生生,生长。岁年,一年。 风流,指文人雅士的风度。清谈客,指那些喜欢谈论玄妙道理的人。 忘却,遗忘。自家,自己的本真或本性。更甚玄,比玄更深奥的道理还要深奥。 赏析: 这首诗是常默在赞美那些热爱自然、追求真理的人们。诗人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人性本真的向往和追求。同时
【注释】 赠高抑斋太守其二:指代高抑斋。抑斋名抑,所以这里称他为抑斋。抑斋为人正直,有才学,故作者赠以“太守”之职。抑斋是桐乡人,桐乡是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一个县。庙食:古代祭祀时供奉祭品和食物。这里指祭祀用的粮食。绵绵:延续不断,长久。 【赏析】 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认识和感慨。 首句“人生在世间”,表明诗人认为人生短暂,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因此,诗人要珍惜这有限的年华,及时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