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西来深复深,老翁江上看浮沉。
也知渴饮止满腹,时取津津浇杏林。
人将杏花比仙岛,花实长春雨露好。
翁言吾庭更有樗,百年欲与吾俱老。
万丈丝纶收钓竿,倚樗长啸摇金山。
庭中步影苍苔滑,感慨人间行路难。
路难祇应樗下息,忽见新槐长百尺。
车盖亭亭荫道旁,树木真为人爱惜。
世人疑天感应迂,钻核能留杏一株。
槐阴写入樗庭卷,始信阴功果有无。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赏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诗句释义
  • “江水西来深复深”:描述江水向西流去,水流深远。
  • “老翁江上看浮沉”:描绘一位老者在江边观看水面上的波纹。
  1. 译文与注释
  • 译文:江水从西边流来,又深又深,老翁站在江边,观看着水面上波纹的起伏。他知道自己口渴时会喝得满腹,时常用泉水滋润自己的杏花。人们将杏花比作仙岛,认为其果实常年生长在雨露之中,非常珍贵。
  • 注释:陈琛(约1458年—1530年),字孟渊,号樗庵,浙江长兴人,明朝文学家、书画家。这首诗是他在为同年丁敬夫先翁赋写的。
  1. 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开头两句“江水西来深复深,老翁江上看浮沉。”通过描绘江水的深邃和老者在江边观水的情境,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深远的自然景象。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生命哲理的思考:第三句“也知渴饮止满腹”,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他明白人生如渴,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和营养才能生存。这既是对个人生命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宇宙规律的揭示。
  • 艺术手法的应用:第四句“时取津津浇杏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泉水比作有情感的生命,赋予它以生命力和活力。同时,它也象征着人生的滋养和成长。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具有感染力。
  • 象征意义的阐释:“人将杏花比仙岛,花实长春雨露好”一句中,诗人巧妙地将杏花与仙岛相提并论,暗示了其高洁的品质和不朽的生命。同时,他还强调了杏花生长在雨露之中的特性,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 情感表达的深度:最后一句“翁言吾庭更有樗,百年欲与吾俱老”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他认为人生就像樗木一样,虽然外表粗糙但内在坚韧。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如同樗木一样充满智慧和力量,与岁月一同长久。这种情感表达深刻而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
  1. 关键词解释
  • 樗木:指一种质地粗糙、外观丑陋的木材,常用来比喻表面不完美但内在坚强的人或事物。
  • 百年:指人的一生,这里用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吾庭:指的是诗人的家或庭院。
  • 椿树:一种长寿的象征,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 雨露:比喻恩泽和养分,也常用来形容滋润万物的雨水。

《樗庭为同年丁敬夫先翁赋》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它让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