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次韵

几年不到层楼上,此日重修喜落成。
细雨城中车马迹,夕阳江上棹歌声。
晴川芳草诗应好,玉笛梅花兴独清。
一目乾坤万馀里,开筵宁厌酒重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洪谟是明代的诗人,而非清代。他的代表作《黄鹤楼次韵》创作于明朝时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黄鹤楼这一历史遗迹的情感寄托。下面将从作品背景、内容赏析、作者介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作品背景:《黄鹤楼次韵》的创作背景与黄鹤楼的历史地位紧密相关。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古建筑,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陈洪谟作为明代的著名诗人,对于黄鹤楼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他对黄鹤楼重修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黄鹤楼周围自然风光的喜爱。

  2. 内容赏析:《黄鹤楼次韵》的原文如下:“几年不到层楼上,此日重修喜落成。细雨城中车马迹,夕阳江上棹歌声。晴川芳草诗应好,玉笛梅花兴独清。一目乾坤万馀里,开筵宁厌酒重行。”诗中不仅描绘了黄鹤楼的建筑之美,也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在重修后的愉悦心情以及对黄鹤楼周边风景的赞美。特别是“晴川芳草诗应好,玉笛梅花兴独清”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3. 作者介绍:陈洪谟(1474-1555),明代湖广武陵人,字宗禹。陈洪谟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他在官场上以廉洁奉公、公正执法著称。除了政治生涯外,陈洪谟还擅长文学创作,其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他曾任刑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并在任内修编府志、浚龙溪陂,后历任云南按察使、江西巡抚等职。在晚年,他选择隐居高吾山下,自号为高吾子。

《黄鹤楼次韵》不仅是陈洪谟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明代诗歌创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