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舍何年构此亭,登高小坐有馀清。
风翻翠竹来淇上,云绕前峰忆洛城。
瘴海羽书随雁过,晨门箫鼓放人行。
民穷尚说频年旱,田里萧条久废耕。
博望驿登小亭次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博望驿登小亭次韵》是明代诗人陈洪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及其文化价值:
作品背景:陈洪谟在明弘治九年成为进士后,先后担任过刑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并曾治理漳州,为当地百姓带来一些改善。他在任职云南时,查获奸吏,为官清廉。陈洪谟还曾参与修府志和浚龙溪陂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政治与行政管理经验。他的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作品原文及翻译:《博望驿登小亭次韵》中,陈洪谟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中的“驿舍何年构此亭,登高小坐有馀清”表达了他对这个小亭建筑年代的好奇以及对登高所见景色的欣赏;“风翻翠竹来淇上,云绕前峰忆洛城”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既有自然的风光又有人文的情感;“瘴海羽书随雁过,晨门箫鼓放人行”则反映了他对于当时边远地区政治情况的关注。
作品赏析:陈洪谟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地理知识相结合,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他的诗句不仅描绘了景物的美,更透露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陈洪谟,明代著名官员及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质量也非常高,被后人广泛传颂。除了《博望驿登小亭次韵》外,他还著有《静芳亭摘稿》等作品,其中不乏反映当时社会现状和人民生活的作品。
通过对《博望驿登小亭次韵》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深入感受到陈洪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