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复郡守韵 其二

碎竹声繁到枕边,薄寒真是积阴天。
穷乡岂有□□□,孤宦兼无负郭田。
冷暖世情随处是,萧条门巷对愁眠。
功成补漏谁堪托,炼石从来亦浪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苦雨复郡守韵·其二》是明代诗人陈洪谟创作的古诗

诗的原文如下:

碎竹声繁到枕边,薄寒真是积阴天。
穷乡岂有孤宦兼无负郭田。
冷煖世情随处是,萧条门巷对愁眠。
功成补漏谁堪托,炼石从来亦浪传。

这首诗以“苦雨”为引子,通过描写雨夜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政治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在理解这首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描述苦雨之夜的景象,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理想的追求。诗中的“苦雨”、“孤宦”等元素都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困境和内心的孤独。

  2.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碎竹声”比作“枕边”,将“积阴天”比作“薄寒”,这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和心境。此外,诗中的“冷暧”二字,不仅描述了环境的冷暖变化,也象征着世事的冷暖无常。

  3.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而深沉,从“寒天”感受到“愁眠”,再到“冷煖世情随处是”,无不透露出诗人对世间纷扰的厌倦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诗人感叹“功成补漏谁堪托,炼石从来亦浪传”,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实现理想的深深困惑和无奈。

《苦雨复郡守韵·其二》是明代陈洪谟的一首经典之作,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至今仍受到广泛赞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技巧,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启示和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