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遗庙

庙祀何年始,今惟古垒存。
疆场功自著,风雨昼长昏。
马革还初志,明珠信浪言。
如何汉英主,犹有绛侯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伏波遗庙》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意蕴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崇高敬意,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观和哲理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伏波遗庙》:

  1. 作品背景
  • 《伏波遗庙》创作于明代,由诗人陈洪谟所作。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英雄的赞颂,也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一种隐喻。
  • 此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紧密相关。明朝中晚期,国家面临着外患与内乱的双重压力,陈洪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
  1. 诗词原文
  • 《伏波遗庙》原文如下:“伏波遗庙枕空山,何限精灵去不远。一夕明珠来海外,千年铜柱在人间。功名自合高诸将,伏腊仍看走百蛮。长笛临风想遗曲,武溪南下水潺湲。”
  1. 作品赏析
  • 《伏波遗庙》的诗句“伏波遗庙枕空山,何限精灵去不远”描绘了伏波将军庙静谧而又神秘的景象,仿佛那些英灵仍旧守护着这片土地,为后代提供灵感。
  • “一夕明珠来海外,千年铜柱在人间”表达了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沧桑,明珠虽从海外归来,但铜柱仍在人世间见证历史。
  • 诗句“功名自合高诸将,伏腊仍看走百蛮”反映了对那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的敬仰,他们的名字和功勋将被后人铭记。

《伏波遗庙》作为明代诗人陈洪谟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及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