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羊长史寄辽东贺黄门钦

此心自太古,何必生唐虞。
此道苟能明,何必多读书。
寂寂委山泽,于于来京都。
斯人各有分,彼此何能逾。
杪秋风日清,呼儿理肩舆。
聊为玉台游,言笑谁与俱。
屈指意中人,一坐一踟蹰。
归来看四壁,四壁光如如。
圣道日榛塞,谁哉剪其芜。
夫子久不见,吾生何以娱。
常恐岁月晚,况与音问疏。
申以伐木章,一日三卷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羊长史寄辽东贺黄门钦》是明代陈献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在这篇诗作中,陈献章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
  • 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明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他生于明成化八年,卒于万历三十二年,是明代中期的著名学者,与王阳明并称为“王陈学派”。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其哲学思想也影响了后世。
  1. 作品风格
  • 《赠羊长史寄辽东贺黄门钦》这首诗展现了陈献章独特的艺术风格。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感悟,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1. 内容解析
  • 此心自太古,何必生唐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高尚品格的钦佩,以及自己内心的向往。诗人认为,真正的品德不应该依赖于特定的时代或文明,而是需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和体现。
  • 此道苟能明,何必多读书。诗人在这里强调了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真正明白了道理,就不必过多地依赖书本知识。这里的“此道”指的可能是儒家的道德理念或者是人生的智慧。
  • 寂寂委山泽,于于来京都。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他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世喧嚣。然而,当有机会时,他又愿意回到都城里去,参与政治或社会活动。这种复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
  • 斯人各有分,彼此何能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自由选择的尊重。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
  • 杪秋风日清,呼儿理肩舆。诗人在秋天的景色中,与孩子一同乘坐肩舆出行,这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聊为玉台。最后一句似乎是诗人的一种感慨或者总结,但具体内容不甚明了。它可能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评价或者对未来的期待。

《赠羊长史寄辽东贺黄门钦》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对历史与现实思考的诗歌,也是陈献章哲学思想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