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晚眺图十三韵

看君图画里,秋意浩无穷。
水远天涵碧,林疏霞映红。
悬萝低拂石,古木上撑空。
颢气初过雨,晴岚不动风。
舟闲依草薄,亭寂閟榛丛。
僧寺浮云外,人家落照中。
翠稀零岸苇,丹密变江枫。
远字联寒雁,危桥隐暮虹。
地蟠山矗矗,天杳树蒙蒙。
眺远秋容淡,寻幽野兴浓。
乍疑牛渚客,又似鹿门翁。
咫尺穷佳致,寻常见化工。
金陵秋色晚,风景宛然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江晚眺图十三韵》是明代诗人陈政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江景的宁静与美丽。下面将围绕此作品展开分析:

  1. 诗作背景
  • 创作时间:诗作的创作年份不详,但据内容推测应为明末清初时期。
  • 作者介绍:陈政,明末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擅长写诗著称于世。
  1. 诗作主题
  • 描写对象:《秋江晚眺图十三韵》主要描写秋天的江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感慨。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诗作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诗作特点
  • 语言风格:陈政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善于运用简洁有力的词汇来表现景物的生动和美丽。
  • 艺术手法:在《秋江晚眺图十三韵》中,陈政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1. 诗作赏析
  • 意象选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水远天涵碧”、“林疏霞映红”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江边,感受到了秋天的韵味。
  • 情感渗透:诗作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深情的抒发使诗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丽描绘,更赋予了其深刻的内涵。

《秋江晚眺图十三韵》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读者,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艺术积淀。

相关推荐